美国制造业大幅放缓 停滞:川普对华贸易政策糟透了

Haiyun Jiang/The New York Times

作为房地产开发商,特朗普深谙该行业成功的三大关键:地段、地段,还是地段。而事实证明,地缘政治的成功同样有三大关键:杠杆、杠杆、还是杠杆。但这并非特朗普在房地产领域热衷使用的那种“杠杆”(也就是债务),而是地缘政治杠杆——一种能将自身意愿强加于对手的力量。

从这一角度来看,特朗普成功推动加沙停火,是因为他同时获得了对以色列和哈马斯的杠杆,并巧妙加以运用。但他未能促成乌克兰停火,原因在于他拒绝动用手中所有杠杆针对发动战争的俄罗斯总统普京。此外,特朗普试图通过关税杠杆减少中国对美的制造业出口——如今这一举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必要——但收效甚微,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推行关税的方式混乱无序。

当然,特朗普依旧夸夸其谈,将近期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会面吹嘘为自己赢得的大满贯——用他的话说,如果满分是10分,这次会面能打“12分”。但事实上,在此次会晤中,特朗普所做的不过是走出了几个月前他自己给中美关系挖下的坑。正如《华尔街日报》所指出的,市场对此次会谈成果“反应冷淡”,因为它只是“基本上恢复了5月时的状况”。

所以,若按棒球比赛的标准来评,他的成绩是三打数一安打,打击率为0.333。在棒球界,这样的成绩足以入选全明星赛;但在国家间的博弈中,这样的表现只会让你降级到小联盟。

为何只有0.333?我们不妨聚焦中国——这个当前对美国而言最重要的地缘战略与地缘经济议题。

分析中国问题,必须从一个事实入手:过去几年,中国房地产泡沫破裂造成重创,数以百万计的中国人蒙受巨额损失并背负债务。不出意外,他们开始缩减开支。据我所知,去年3月我在北京、上海看到的那些半空的餐厅,如今经营状况更糟了。

简而言之,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正面临国内消费萎缩,因此中国从海外的进口量也在下降。中国政府本应通过提高社会保障与医疗保障水平(而非最低程度保障)来刺激国内消费,但他们选择的是投入资金建造更多工厂,向世界其他地区出口商品。

正如《纽约时报》负责中国报道的同事储百亮(Chris Buckley)上周所写:“在赴韩国与特朗普总统会面的几天前,中国领导人习近平阐述了中国下一阶段的战略方向。”该计划“清楚地表明,北京意在进一步加强工业和技术实力,即便中国的贸易伙伴正担忧,中国不断扩张的出口正在削弱他们自身的产业竞争力”。

中国的这一做法完全不计后果。另一位《纽约时报》同事柏凯斯(Keith Bradsher)1月从北京发回报道称,中国“目前生产约三分之一的全球制成品”,这一比例“超过美国、日本、德国、韩国以及英国的总和”。

因此,特朗普应对的是一个真实存在的问题。但和往常一样,他在正确的问题上给出了错误的答案。要拥有真正的杠杆,关税必须被纳入一套隐秘的总体战略,而特朗普这种先开枪、再瞄准的策略显然与此背道而驰。

首先,若想推动中国做出改变,不应采用高调、随意的方式——这种方式只会让中国领导人难堪,进而引发抵触。正确的做法是开展长期的秘密谈判。

其次,若要以经济制裁威胁北京,你必须清楚中国有能力用什么手段来反制。我无法证实这一点,但我怀疑,特朗普在宣布对中国加征新关税时从未咨询过任何专家——除了停止购买美国大豆,中国是否还有其他有效的报复手段。

我认为特朗普没有咨询过,因为若他事先知道习近平手中握有比他的关税威力大十倍的经济武器,那么特朗普曾一度对所有中国进口商品征收高达145%关税的行为堪称愚蠢至极。

高盛集团的数据显示,这种武器便是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主导地位:中国控制着17种稀土元素69%的开采、92%的精炼份额,以及98%的稀土磁体制造。稀土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技术领域,而稀土磁体更是大多数电动汽车电机、半导体、智能手机、核磁共振成像设备、无人机、雷达、战斗机、导弹及海上风力涡轮机的核心部件。

若中国为回应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真的实施了削减稀土出口,美国乃至全球的制造业都可能大幅放缓,甚至陷入停滞。

当习近平亮出这张底牌后,特朗普的杠杆大幅削弱。他迅速指派财政部长出面劝说中国将稀土出口限制政策推迟一年,作为交换,美国大幅降低关税,并暂缓对中国实施部分高科技产品出口禁令。

这正是迈克·泰森那句名言在地缘经济领域的写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计划,直到被人一拳打在脸上。

最后我要重申,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内对中国输美商品全面加征关税本身是正确的——如今亦然——因为中国在贸易中并未遵守公平规则。中国迫使美国企业与享受大量政府补贴、且在出口制成品领域严重产能过剩的中国工厂竞争。有限时效的关税若运用得当,可为美国制造商争取发展空间,发展本土替代产业。但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有一套全面的战略——而特朗普恰恰没有。

当前,美国企业正努力与中国的高端制造业出口产品竞争,特朗普却让美国公司更难从国外招聘高技能工人。他加征的关税推高了美国制造商所需钢材原材料的成本;他大幅削减政府资助的关键科研项目——而这些项目对美国与中国竞争、甚至保持领先地位至关重要;他还对几乎所有美国的核心盟友加征关税,而我们正需要这些盟友的支持,通过集体行动对华施加压力。这完全是一套前后矛盾的战略。

然而,习近平如今或许握有杠杆,但他同样在进行一场高风险博弈。通过动用贸易中的“核武器”——即威胁削减稀土出口,习近平虽令世界其他国家感到恐慌,却也促使美国及其他主要经济体启动紧急计划,寻找中国这些关键出口产品的替代来源。这一过程虽需时日,但已然启动。

从更广泛的层面来看,世界其他国家绝不会任由中国夺走所有制造业岗位——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开始大幅冲击蓝领与白领工作岗位的当下。中国正面临引发全球强烈反制的风险。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美中关系一直是维系全球大国间相对和平与繁荣的关键。基于这一重要性,美中两国政府需要的是长期而平静的对话——而非一场漫长而喧嚣的双输贸易战。

若美中关系真的走向“破裂”,天呐,等到失去时,我们才会念它的好。

推荐阅读